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事务 > 学工动态
校友谈专业丨“卓越校友 专业领航”专业人物系列推送——环境工程0701班校友陆燕
发布人:学办  发布日期:2025-07-01 阅读:
图片

陆燕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浙江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会理事

2011届环境工程(0701)本科

图片

环境生涯

图片

2018年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14年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硕士学位

2011年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浙江工商大学“三好学生”

2010年 浙江省大学生农村环保科普行先进个人;浙江工商大学校“优秀干部”

2009年 国家奖学金;浙江工商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

图片

选择本专业的初心故事

图片

2007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我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还停留在朴素的认知——无非是"治理污染、保护自然"。但作为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后的首届学生,我有幸与这个年轻的专业共同成长。在"环境化学"实验室里第一次用分光光度计测定COD时,在"大气污染控制"课上讨论除尘器时,那些抽象的名词逐渐化作可测量的数据、可优化的工艺。而今,当我以科研工作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时,总会想起十八年前那个在志愿表上勾选"环境工程"的夏天——当年的懵懂选择,早已沉淀为用技术守护蓝天的终身使命。

图片

谈谈专业学习对职业发展的支撑

图片

在浙江工商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学习,为我后续的学术深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首届学生,我有幸在专业建设初期就接受了系统的环境工程训练,这种“从零开始”的成长经历,培养了我对环境学科体系的整体认知和开拓精神。在“环境监测”、“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等核心课程中掌握的实验技能,使我在攻读硕士、博士期间能快速开展课题研究。在读期间参与的创新训练、暑期社会实践等经历,不仅帮助我在博士后期间顺利衔接“产学研”项目,更让我如今在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教学中,能结合工程案例讲解“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理论课,赋予学生直观认知。作为亲历环境工程从冷门到热门的“见证者”,我深知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因此在当前教学中,特别注重融合本科所学的化工原理、微生物学等知识,这种多元知识结构正源于浙商大“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从杭州到南京再回到杭州,我的职业轨迹始终围绕着环境工程的核心脉络。每当指导学生操作当年我使用过的实验仪器时,愈发感念本科阶段打下的“技术底盘”——它不仅是科研创新的起点,更是如今作为教育者传递行业火种的根基。

图片

所在领域发展趋势与人才需

图片

在浙江工商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学习,为我后续的学术深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首届学生,我有幸在专业建设初期就接受了系统的环境工程训练,这种“从零开始”的成长经历,培养了我对环境学科体系的整体认知和开拓精神。在“环境监测”、“环境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等核心课程中掌握的实验技能,使我在攻读硕士、博士期间能快速开展课题研究。在读期间参与的创新训练、暑期社会实践等经历,不仅帮助我在博士后期间顺利衔接“产学研”项目,更让我如今在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教学中,能结合工程案例讲解“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理论课,赋予学生直观认知。作为亲历环境工程从冷门到热门的“见证者”,我深知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因此在当前教学中,特别注重融合本科所学的化工原理、微生物学等知识,这种多元知识结构正源于浙商大“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从杭州到南京再回到杭州,我的职业轨迹始终围绕着环境工程的核心脉络。每当指导学生操作当年我使用过的实验仪器时,愈发感念本科阶段打下的“技术底盘”——它不仅是科研创新的起点,更是如今作为教育者传递行业火种的根基。

图片

想对学弟学妹们说

图片

高考固然重要,但它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新旅程的起点。我在大学等你们!加油!你们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图片

END

图文丨陆燕

排版丨时晨尧

审核丨朱嘉琳

责编丨赵克维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 校友谈专业丨“卓越校友 专业领航"专业人物系列推送——环境科学0901班校友杨凯杰 2025-07-01

版权所有 ©2017 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All Right Reserver. Email:hjxy@zjgsu.edu.cn 技术支持:名冠电子商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正街18号 邮编:310018 联系电话:0571-28008214 传真:0571-28008215 邮箱:hjxy@zjsu.edu.cn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