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定律说,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是封闭的,且无外力做功,它就会不断趋于混乱和无序,最终走向死亡。熵是形容一个系统中无效的能量,用来度量系统的“内在混乱程度”的东西。好比人的大脑,当事情堆积得比较繁多,就会陷入“混乱状态”,相对应,熵值就越大。“熵”每天其实都在增加,但在环境学院,有这么一些人,每天都在对抗“熵增”的路上,他们日复一日主动做功、施加外力,坚持学习,时刻保持清醒和自律,努力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追求进步和发展。又到一年保研季,金秋的桂香带来了喜悦的讯息。让我们一睹环境学院保研学子的风采,感受“研”途群星的闪耀
汪小冉,环境2105E班,中共党员。已获得推免资格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专业。现任环境2105班团支部书记,浙江工商大学青峰人才学院青峰班第九期学员,曾任环境学院学生事务中心主任。入学以来多次获得校综合奖学金、浙江省政府奖学金、优秀团干部等荣誉,共计发表论文6篇,获得国家级挑战杯竞赛荣誉1项。
(1)2022年03月,2021年院级优秀共青团干部;
(2)2022年04月,2021年度浙江工商大学能力突出奖学金;
(3)2023年04月,2022年院级优秀共青团干部;
(4)2023年05月,2022年度浙江工商大学优秀学生综合二等奖学金;
(5)2023年05月,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9/15);
(6)2023年06月,2022年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队列展示三等奖、2022年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升旗展示三等奖;
(7)2023年11月,浙江工商大学第二届“青马杯”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三等奖;
(8)2023年11月,浙江工商大学第十四届“希望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院级三等奖;
(9)2023年12月,2022-2023学年浙江省政府奖学金;
(10)2024年04月,2023年度浙江工商大学优秀学生综合三等奖学金;
(11)2024年04月,2024年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决赛铜奖;
(12)2024年10月,2023-2024学年浙江省政府奖学金;
(13)2021年12月,2022年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一般立项(1/3);
(14)2023年5月,2023年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立项(2/2);
(15)2022年4月,发表论文《Introduction of cluster-to-metal charge transfer in UiO-66-NH2 for enhancing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in the existence of peroxymonosulfate》(2/6);
(16)2022年6月,发表论文《A newly-constructed double p-n heterojunction based on g-C3N4@NiO/Ni@MIL-101 ternary composite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wastewater purification》(3/6);
(17)2024年4月,发表论文《Spatial conffnement of CoSO4 in hollow carbon sphere to boost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for effectiv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2/6);
(18)2024 年4 月,发表论文《New insight into the effects of p-benzoquinone on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r(VI) over Fe-doped g-C3N4》(3/6);
(19)2024年5月,发表论文《In-situ generated CQDs-doped Ni(OH)2 nanosheets with high photoelectric activity on nickel foam for efff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alkaline solution》(3/6)
(20)2024年5月,发表论文《Exploring the green technique based on photocatalysis to produce hydrogen peroxide: Progress and challenge》(1/6)
初入浙商大之际,汪小冉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既感迷茫,又充满好奇。从参与班干竞选到社团面试,这一系列经历让她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增添了更多期待。自成功竞选为团支书起,她开始感受到自己肩负着比其他同学更为重大的责任。诸如如何组织一场场富有意义的团日活动,怎样促使同学们更好地认识了解彼此,如何高效优质地完成学院团委的各项任务,以及如何与同学们进行有效沟通等等……这些都是她需要面对的班级建设难题。得益于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学习环境,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他们也斩获了校级优秀团支部等众多集体荣誉。待到大三,她成为学院学生事务中心的主任。在前两年的团干工作中,她对学生活动的组织以及人员沟通都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她学会了如何制作海报、如何准备活动素材、如何做好活动应急预案等等。在她看来,这无疑是大学里极为难得的锻炼体验。
机缘巧合之下,她了解到浙商大国旗护卫队的存在,新闻图上护卫队成员的飒爽帅气深深吸引了她。在进一步了解国护队后,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加入的决心。但是国护队的转正要求非常严格,要经历约三个月时长的训练并通过最终的期末考核才能成为正式队员。训练期间,她要坚持托8斤枪做正步定腿练习,不论刮风下雨,雷打不动。难受时,她也有过放弃、到此为止的念头。但当想到自己最初选择加入是因为热爱,她告诉自己只要熬下去,没什么是不能过的难关。而成为正式队员后的每日枯燥训练,她也从未缺席——支撑她的不仅仅是因为热爱,更多是成为护旗手后的责任和对五星红旗的那一片赤诚之心。那段日子里,除了同寝室的舍友,国护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成了她最为熟悉的人。两年间,她们一同训练,携手参加比赛,在周一的清晨共同见证国旗冉冉升起,一起执行每一次的升旗任务。她与每一位国护队队员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两年于她而言,无比珍贵。在国护队的这段时光,她变得更加自律,更懂得如何平衡学习、生活和爱好。她由衷地感谢这一路上给予她帮助的学长学姐和同学们。
刚踏入实验室的时候,她如同一张白纸般的科研小白,对实验室的一切都充满了陌生与好奇。那时的她,在科研的道路上迷茫而又无助。幸运的是,她得到了师兄师姐的热情帮助和老师的悉心教导。在他们的帮助下,汪小冉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实验方法。她一直知道科研之路艰辛与漫长,一个人要想在科研上取得成果,必须要日积月累,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此,她坚持泛读文献,注重培养自己文献阅读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以更好地了解目前的行业发展。在实验过程中,每当遇到不懂的理论或者反应过程,她都会积极主动地去搜索、查阅各种专业书籍、学术论文,甚至会向其他领域的专家请教。她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力求把每一个问题都搞清楚、弄明白。大二某次机缘巧合之下,她与实验室的一位师姐共同参与了挑战杯项目。她主要承担了技术模块PPT的精心制作以及相关文本的撰写工作,还和项目负责人就技术落地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沟通,确保技术能有效应用于项目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汪小冉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队项目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各方面协调的必要性。后来,她终于能够独当一面,自己担任负责人,带领团队顺利完成项目,并在中国大学生国际创新大赛校赛中获得铜奖,还成功入选了互联网 + 初创组。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汪小冉慢慢地将专业知识牢记于心。她不再是大一入学时那个懵懂无知的科研小白,而是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科研er。
学弟学妹们,希望你们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偶尔迷茫也没有关系,大学从不是只有一种生活方式。愿你们能全身心的体验所经历的一切,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享受你们充盈的大学时光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之努力,终有收获。
图文丨邱圣洁
排版丨罗钰
审核丨朱嘉琳
责编丨赵克维